为你能尽我能——华能荆门热电高质量发展纪实
日期:2025-07-12
“华能荆门热电将始终牢记中国华能集团建设‘三色’公司服务能源强国的企业使命。”黄涛表示,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的作用,加强与地方政府、产业链伙伴的协同联动,推动能源转型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★◆★■◆。扎实做好煤电兜底保障,加快新能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■★◆■◆,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■◆★◆■,荆门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★■■★,切实扛起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的双重责任◆◆■◆◆。◆◆■◆”
绿色,是发展的底色★■■■。十余年来,华能荆门热电持续加大环保投入,节能减排成效显著■◆◆,先后投资超1.4亿元■★◆■★■,在全省火电企业中率先完成机组超低排放、节水废水综合治理◆★■★、煤场封闭、氨区重大危险源整治等环保节能改造。
截至目前◆■◆,公司已累计发电超300亿千瓦时,保障全市工业用电需求60%以上,累计纳税超6亿元◆◆◆■■,为地方财政增添厚实底气;累计供热超1100万吉焦,覆盖40余个小区、百万平方米◆◆■◆,作为中心城区民用集中供暖的唯一热源企业,在非传统供暖区域筑起“温暖堡垒”。
“发电机组非计划停机的诱因成千上万,风压、电压、油温……任何一个细节出问题都可能让机组跳闸■◆■◆★。”徐立国介绍,◆★■★◆“但我们连续七年做到了‘无非停★■★★■★’,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精细化管理◆◆■■◆★。■★■■”
作为荆门市主力电源点,华能荆门热电通过推进“三改联动”,完成机组灵活性改造和宽负荷改造★■◆,以稳定高效的能源供给,保障全市居民冬季供暖需求■■,为我市支柱产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能源支持,以吸引产业链集聚◆■★,助力区域经济腾飞。
从一条管线的温度数据到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■■,从一项项标准落实到一户户居民的用热体验,华能荆门热电以实打实的民生行动,践行“为你能★■◆■,尽我能”的承诺,也为这座城市筑牢了能源底盘,守住了冬日里最踏实的暖意。
“从过去的单一煤电,到今天的多能并举,我们始终奔着‘双碳◆◆◆◆’目标去。”黄涛表示★■■★◆◆。目前◆★,公司还在内蒙古、山西◆◆★、青海等地拓展布局,实现省外新能源项目开发“零”的突破。
公司运行部构建起一整套严密的安全体系——制定50余项标准化操作规范,每月组织一次实战演练,全年不间断开展安全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■★,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,做到24小时智能监控★★◆■、定期巡检、隐患排查无死角。★★◆“每一度电的背后,都有一整套精密系统在保驾护航■◆。”而正是这份稳如磐石的运行保障◆★◆◆★◆,托起了城市的“温度底线”。
2014年冬,作为湖北省“十二五★★★★◆”重点电源建设项目——华能荆门热电2×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顺利实现“双机双投”★★■■■。从那一刻起,荆门的能源版图悄然改变。
发电超300亿千瓦时,供热逾千万吉焦,从一度电的精益求精,到一户户人家的温暖如常,从煤场的封闭治理,到崇阳山头的光伏蓝海,华能荆门热电正用一份份可感可见的努力以◆■“稳”筑底、以“进◆◆★■■”促变★■。
“不仅仅是一度电■◆■◆■★,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底气与温度。◆★■■★◆”华能荆门热电执行董事、党委书记黄涛这样形容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是400亩土地上的深耕细作■◆★■★,是一支平均年龄37岁的骨干团队,是不惧挑战、不计得失的央企使命★■◆◆。
自华能荆门热电投产后,推动政府连续关停供热区域内燃煤锅炉61台,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683吨、氮氧化物排放3416吨、二氧化硫排放1220吨。
深夜两点◆■■■,集控室灯火通明。运行部集控值班员徐立国正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上的各类参数,随后拿起记录本■★★■◆,准备开始新一轮巡检。“每两个小时要巡一次,每次都得检查各系统有没有◆■■‘跑冒滴漏’,确保机组运行一丝不差◆★■◆◆■。”他说。
2024年8月,公司在咸宁市崇阳县方山★■■★、香山一期的两个集中式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,总装机容量达200MW。2025年5月,香山二期100MW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,标志着华能荆门热电总装机容量迈上百万千瓦新台阶,形成煤电与新能源■★■◆■“双轮驱动”的新格局。其中,300MW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4亿千瓦时,每年可节约标煤12.3万吨★★◆■◆,减排二氧化碳34万吨。
自投产以来,企业将“红色”基因融入能源保供一线,传承责任使命;将“绿色★■■★■◆”理念写进能源底图,坚持生态优先★■◆◆◆★;以“蓝色”创新打造智慧能源样板,用中国华能“三色文化”锻造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座。
2014年,作为湖北省■★★“十二五”重点电源建设项目,华能荆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应时而生,扎根荆楚大地。近年来,企业以央企担当保障能源稳定,以绿色转型引领发展方向◆■■◆,以科技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,更以民用供暖守护一城温度★■★。无论酷暑严寒,始终践行“为你能,尽我能◆■★”的企业承诺,成为荆门区域能源安全的“压舱石◆★★”和民生保障的“温暖源◆★■■◆◆”。
自2016年正式开栓供热以来,面对煤价波动、极端雨雪冰冻等多重挑战■★◆★★★,企业始终坚持★◆◆■“保民生、稳供应”原则,把供暖作为最硬的民生责任牢牢扛在肩上★■。特别是在2023年、2024年连续出现的寒潮天气中,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,党员干部靠前值守、24小时轮班◆★■■★,全力保障城区热网平稳运行,确保居民★★■◆“室外冰天雪地,室内温暖如常”。
从2014年至今,徐立国已在一线坚守了整整十一年。他口中的“精细”◆◆◆,不仅是操作的规范◆◆★■◆,更是这家企业“七年无非停”背后的秘密。
依托荆门本地产业结构★◆★,华能荆门热电积极推进“煤电+”循环经济建设,探索开展生物质掺烧、熔盐储能、高空风能发电等新兴技术试点。咸宁崇阳是全省有名的“竹产业大县■★◆”★◆◆,公司结合本地特色资源,开发光伏余电◆■■★■◆“竹制碳”项目◆◆◆,打通“光—电—热—碳”产业链,构建可复制■◆■■◆、可推广的绿色产业闭环■◆。
从火电■★“起笔★◆■★★”■★◆★,到新能源“落子”■◆★★,自2014年正式投产以来◆◆,华能荆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华能荆门热电)始终紧扣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,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◆■◆■。
每年迎峰度冬的关键期,华能荆门热电都会提前部署■■★◆★■,全面排查设备运行状态,确保稳定运转、安全达标。
十余年来■★■■◆★,公司以“为你能,尽我能”的使命担当不断夯实区域能源底座,以稳定、绿色的能源供给照亮一方山河■◆■★■,成为荆门工业能源的重要“压舱石■★◆★■”,更在绿色发展◆■◆◆◆★、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,为荆门、为湖北,交出了一份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“双重答卷”■★★。
而在粉尘防控方面,公司大胆创新◆★◆★,在华中地区率先建成条形全封闭煤场。“我们这儿风特别大。”生产管理部环保专工阳晓峰介绍道。荆门北接大别山、西临大巴山,地处山脉夹道之间的“狭管效应■■◆■◆★”区域,风力集中而猛烈★■★■,给粉尘治理带来严峻挑战。封闭煤场的建成,从源头防控原煤粉尘污染★◆★■◆,为环保治理提供了“华能样本■■★◆”■★★■■。
来源: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(记者 曾宪斌 钱华云 付永锡 徐泓杰 通讯员 刘垚 孙艺希)
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,漳河之滨、荆山之麓■★,一座现代能源企业屹立十年、砥砺前行。